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福美吊橋全長約175公尺,採吊床式設計,橋身以代表鄒族文化的紅、黑、藍三種顏色拼接,在曾文溪上畫出一條微笑曲線。行走在這條充滿原住民風情的天梯上,可以一邊聆聽溪水潺潺、俯瞰溪谷峭壁,同時欣賞阿里山區群峰交疊的秀麗壯闊。而在福美吊橋橋頭還建有一座雙層鄒族涼亭,只要登上涼亭,除了能看見坐落在不遠處的山美大橋,還能眺望遠處達娜伊谷的明媚景色。

位於曾文溪上游的達娜伊谷(Dannayiku)在鄒族語中意為「忘憂谷」,也是鯝魚(又稱苦花魚)的棲地,以全台首創自治公約封溪護魚復育成功,成立「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而負盛名。
園區位於海拔高度1,000公尺,占地約5公頃,設有地景觀賞區、文化展示綜合館、地質解說平台、小吃攤與原民餐廳,可以步行而下至溪流踏踏水、一探鬼斧神工的地景與原住民人文風情。

古色古香的朱紅色建築物,如宮殿風格般的外觀,飄散濃厚復古味,在一片綠意間,顯得十分醒目。阿里山郵局樓高3層,和周遭地景相較顯得高聳, 1 樓做為營業大廳,2、3 樓則規劃為會館,提供上山洽公的郵局同仁住宿。郵局的員工並不多,主要負責阿里山鄉三個村落,騎著野狼125穿梭地廣人稀的山區投遞郵件送信,山區工作者箇中心情外人實難體會。

中和國小位在海拔1400公尺高的奮起湖山區,這裡在日治時期是專為台灣人設置的公學校,1934年(昭和9年)創校至今已超過80年歷史,從林業發展最鼎盛時期、學生數達600多人,到現在全校師生不超過50人的迷你小學,看盡阿里山林區近代發展的起落。儘管學生人數少,中和國小的校園設施仍不馬虎,加上奮起湖的秀麗景色陪襯,讓這間山區小學擁有平地學校所缺乏的豐富自然資源,另外在國小校門旁還種有30多株河津櫻,每年12月至隔年1月是最佳賞花期,為嘉義山城增添粉嫩色彩。

奮起湖車庫位於阿里山鐵路中段,在過去那個只能靠著燃燒煤炭、利用鍋爐蒸氣拉動火車的年代,這裡是讓蒸汽火車頭換班保養、補給燃料的重要休息站。用原木搭建的庫房在阿里山區服務數十年,迎來送往成千上萬旅客,退役後轉作為文物展示場,寬敞空間內陳列著已經退休的18號與29號蒸汽火車頭、巡道車、柴油火車頭等重要機具,同時也用一張張照片記錄阿里山鐵路的發展過往,讓這座有上百年歷史的奮起湖車庫,繼續在這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寫下新篇章。

德源禪寺自1740年(清乾隆5年)創建到現在已超過250年,是當地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佛教道場,採傳統閩式三合院建築形制的廟宇,經過多次重建修繕混合進了西洋風格,並逐漸擴展成現在的恢弘規模。因廟宇位置坐落在風光明媚的清華山腰上,德源禪寺環境清幽靜謐,放眼四周盡是林木蒼鬱、綠草如茵的宜人景色,正殿入口前方兩側並分別規畫了精緻的庭院造景,為莊嚴肅穆的德源禪寺增添祥和氣氛。

太和村是位於阿里山北道(162甲線)一處長年雲霧繚繞茶鄉,以推廣「家家有茶席,處處有茶屋」的特色,茶鄉居民將豬圈、鹿寮成特殊風格的茶屋,「眷茶屋」就是一例。
眷茶屋融合了中、日式茶屋的風格,採用借景方式將大自然引入室內。春天櫻花盛開時,茶屋後方在兩棵綻放粉紅昭和櫻的襯托之下,不僅是夢幻,更可以感受一股沉穩內斂的禪風。另外,茶屋裡石板炭火爐、古式活動屏風,特意留下來的豬圈石槽,都是值得咀嚼的古樸風雅。

位在瑞峰村的1314觀景台,由於位在海拔剛好是一千三百一十四公尺,取其諧音「一生一世」來做命名。零死角的視野,可以360度環繞茶園,天氣好時,從還能東望草嶺大崩山,向南俯瞰瑞峰村全景,夜晚還能看見嘉義平原夜景,同時也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

梨園寮車站是梅山鄉唯一一座車站,隸屬阿里山本線中的一站,平假日分別僅有2班及6班車次行經,因地處偏僻亦沒有其他建築與住戶,又被認為是台灣的秘境車站。

梨園寮車站1912年啟用,車站規模小而簡易,建築左邊原為辦公室、右邊則是候車處,1985年改為無人管理的招呼站,讓此處更顯荒涼。雖然梨園寮周邊杳無人煙,卻也使此地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每到春天之際夜幕降臨,車站前軌道沿線上,成群的螢火蟲出沒開起整夜的螢光派對,為這座荒涼的小站點亮浪漫的螢光燈火,迷人的情景成了攝影師們前來追逐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