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我們
場景資料庫
影音協拍
歷年影視
訊息公告
查詢
以下是全部的查詢結果
竹崎鄉
【觀景台】頂石棹琉璃光(ft.雲瀑)
每到秋冬之際,阿里山上常因水氣對流旺盛,時常風雲變色、雲霧籠罩,形成山中白茫茫一片的情景,而當雲霧逐漸消散時與城市燈火交錯,造就特殊的「頂石棹琉璃光」美景。頂石棹琉璃光是一種夜晚限定的景象,當山嵐環抱住燈火通明的鄉鎮市景,不過分厚的雲霧,緩慢如涓絲般於上緣流動,家家戶戶與街邊的照明在雲霧折射後,暈染產生五顏六色的奇幻色澤,前景有茶園、中景有家戶燈火、遠景有霧有山,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追逐,捕捉雲瀑一瞬。
布袋鎮
【社區聚落】江山社區(ft.閩式建築)
江山社區舊時因地質鬆軟易有土石流,因而被命名崩山聚落,直至民國39年才更名為江山里。 聚落的居民過去以務農維生,如今的江山社區仍保有農村古樸的韻味,目前約有130間閩式建築,是保存狀況比較完整的聚落。但因人口外流嚴重,許多擁有美麗紅磚瓦和交趾陶的三合院逐漸荒廢,幸好近年來有不少青年返鄉進行社區營造,替古老的農村找回生命力。
東石鄉
【漁村】網寮漁港
以夕陽美景聞名,此地同樣以養蚵採蚵為主,港邊停滿膠筏,海面上設置著密密麻麻的蚵棚,十分壯觀。最令攝影迷津津樂道的是Z字型的定置網,當落日光芒灑落大海之上,之字型漁網的點綴讓構圖更豐富精彩。而且不只是滿潮的場景吸引人,退潮時架上一顆顆蚵殼現身,形成另一種美感。港區有一棟建築物頂樓開放觀景,能一覽漁港風光。
新港鄉
奉天宮(ft.建築藝術)
位於新港街市中心,祭祀著與先民一同渡海來台的「湄洲伍媽」,因庇護先民開墾笨港,又稱為「開台媽祖」,目前已列為縣定古蹟。寺廟坐北朝南,主要有3大殿,分別為三川殿、正殿、後殿,以及左右護龍和鐘鼓樓,建築特色甚是突出,集結了閩、粵建築形式,呈現街屋式的寺廟建築群,強調屋脊、「起翹」的屋面曲線及「瓜筒」造型的大木結構。國寶級的丹墀交趾陶,及全臺唯一御賜金花供奉桌上的虎爺,均是奉天宮的特色焦點。【節慶活動】 •天上聖母元宵遶境於每年元宵節舉行 •18庄遶境4年一度
大林鎮
【綜合場域】萬國戲院
建於民國57年的萬國戲院,被視為大林文化起點和藝文中心,與濟陽衍派街屋同屬大林有形文化資產,是民視電視劇「阿不拉的三個女人」和國片「返校」拍片場景,走入戲院中,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般,可見到手搖式留聲機、經典手繪電影海報、古早味零嘴和早期防盜的響櫃等,復古風格喚起舊時代回憶,為多工性的場域。
朴子市
【綜合場域】朴子東亞大旅社
走過一甲子歲月的朴子東亞大旅社,樓高六層,曾是嘉義最高大樓,建築外觀為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形式,仍保留全台獨一無二的「剪刀式樓梯」,每間客房的浴室都有露點裸女磁磚,屬時代限定,在當時民風未開的年代相當具話題性,目前的洗石子地、牆面水泥刻花保存良好。在光線灑落旅社後,透著當年繁華興盛的景象,可感受到時光流動的軌跡。
阿里山鄉
【日式房舍】阿里山1913舊事所(阿里山賓館)
日治時期為招待高級官員的俱樂部,至今仍完整保留主體及內部設置,包括檜木櫃檯以及交誼廳與舞廳等,娓娓道來50年代的溫婉韻味。賓館的716號房是目前唯一保存的傳統日式風格的房間,房間內以日本塌塌米鋪設,並設置泡茶用茶几,透過窗櫺俯瞰滿窗綠意,懷舊記憶襲捲而來。
中埔鄉
【林業】中埔鄉落羽松森林
冬季戀歌場景造就經典,也讓落羽松森林成為浪漫的代名詞。位在中埔鄉嘉134鄉道旁,藏身在田野間一片落羽松森林超吸睛, 340株林木整齊排列,直挺壯觀的落羽松隧道,每當陽光穿透枝葉,光影交織,漫步其間浪漫滿分,任何角度拍攝均有其視覺美感。
民雄鄉
民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民雄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俗稱民雄菜市場)是民雄人日常飲食的採購首選,回溯商圈最早聚集於日治時代,當時可是木造瓦料屋頂的樓房,地點就位於火車站附近的中樂路上,1990年才改建成現代式建築,重新劃分攤位編號,並將同性質的攤商集中,方便民眾採買。不論蔬菜、肉品、各式海鮮應有盡有,亦有不少在地特色小吃分散其中,來到民雄想探詢在地人情味,來市場就對了。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