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我們
場景資料庫
影音協拍
歷年影視
訊息公告
查詢
以下是交通設施的查詢結果
東石鄉
東石漁港
嘉義縣東石漁港是台灣西部沿海著名景點,兼具漁業及休閒觀光,縣府斥資1億7千萬元進行水環境改善計畫,111年1月開工至112年4月完工,除了大幅改善漁民作業環境,也在中央景觀台施作大船入港意象設施,打造成絕美的外傘頂洲乘船碼頭廣場,當地居民也有了新的休憩空間。新建的景觀台保有原「大船入港」風格,並創造更多遮陽空間及設置二樓景觀台,讓要搭船至外傘頂洲的遊客可在觀景台駐足遠眺休憩,傍晚賞夕陽、夜間還有浪漫燈光照明,成為打卡熱門設施。
阿里山鄉
二萬平車站
位於海拔2,000公尺的二萬平車站,在日治時期是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終點站,因佔地遼闊超過2萬坪而得名,黃昏時的塔山夕照和晚霞、雲海都是著名的風景。當時此處有六條鐵軌,為了方便車輛調度和設備修繕,在此設有三角線軌道與機務車庫,與竹崎車站並列平地線及山地線兩大站點。如今的二萬平車站是88風災後修繕而成,屋頂部分以日本傳統黑瓦覆蓋,外牆則是溫潤的木質構造,小小一座屋舍與木牌站名靜靜佇立於山林之中,別有一番懷舊氛圍。
六腳鄉
蒜頭糖廠五分車站站房
建立於昭和5年的車站,位於蒜頭糖廠內,現為五分車之旅使用。紅檜木造的站房,保存完善,木格窗櫺將老建築襯托更加有風味,曾被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縱橫交錯的鐵道上可見到多種五分仔車頭,園區並存放650號蒸氣火車頭、德馬牌柴油火車頭、蔗箱車、飼料車等車輛,一旁的木造辦公室,亦是原汁原味保留辦公桌、櫃子,具有時代感的事物。
水上鄉
南靖車站
和洋混合式的車站,經歷了產業轉型,依舊散發其古典雅致。車站本身為水泥磚石「大壁式」木構造,加上日式屋瓦、屋簷設計,讓人短時間就可以關注其雄偉的建築。車站內保留了木造座椅座椅、舊式售票窗口及台鐵僅存的三軌鐵道,舊時光的記憶油然而生。車站旁還有幾間舊時糖廠員工宿舍,斑駁的牆面與有年份的窗框,如同一個時光機,帶大家回到過往。
竹崎鄉
竹崎車站
淺綠色的竹崎車站以檜木建造,站外木造岸式站台、枕木臨時月台延伸車站復古風情,站內售票口、服務台、候車椅等也都維持舊時樣貌,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阿里山林鐵沿線繁榮的年代。竹崎車站是是平原與山區分界,在使用蒸汽火車頭的年代,火車行駛到這裡就必須在列車後方換上噸位更重的火車頭,改用推行方式爬坡,這樣特殊的鐵道風景,如今隨著時代變遷已不復見,只剩這間舊車站從日治時期陪伴台灣人繼續寫下阿里山林道的發展故事。
神木車站
海拔2,138公尺的神木車站,前後站分別為二萬平車站和阿里山車站,為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第三分道,過去因車站旁一棵樹齡高達3,000歲的紅檜木而廣為人知,許多人不遠千里搭乘火車上山,便是要到神木車站欣賞這棵阿里山神木。但這棵神木於1953年及1956年遭受兩次雷擊,後來又不敵風雨侵襲逐漸傾倒,於是林務局於1997年將神木放倒回歸自然土地,如今前來的遊客僅可透過部分樹木的輪廓和老照片依稀想像神木當年的風采。
十字路車站
落成於1912年的十字路車站海拔約1,534公尺,原本並無地名,因過去來吉、達邦和特富野等部落居民狩獵途徑在此處交會,現今的阿里山公路與阿里山林業鐵路也在這個地點重疊,因而得名。十字路車站站體是台灣早期常見的平房,簡單的磁磚覆蓋水泥之上,並無太大特色,周遭有附近居民經營的餐廳和咖啡店可以稍作休憩,十字路車站旁原為當地派出所,如今則改建成木造觀景台供遊客眺望遠方壯麗的山林景觀。
多林車站
海拔1,516公尺的多林站,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其中一座招呼站,為周邊居民搭乘的小型停靠站,通常並無遊客會於此地下車。站體小巧可愛,左側為舊時的辦公室,右邊則是候車亭,建築外觀有鄒族圖騰。站名來自於大凍山東麓的一個鄒族小部落,鄒族族名為「哆囉嘕」,簡稱哆囉,意思是茂密的森林,後來改名為多林,兼顧原有的發音和意義。
布袋鎮
布袋艇遊港
距離西濱快速路布袋港交流道500公尺左右的布袋遊艇港,隸屬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自2009年10月開港啟用,供小型和中大型遊艇靠港停泊,水域泊位面積約200艘,腹地內設有遊客中心、景觀廣場以及停車場,是台灣少見的遊艇專門港,除了發展遊艇產業外,亦提供帆船、水上摩托車、龍舟、風帆、獨木舟等各式水上活動愛好者在此訓練。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