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這座百年橋梁外型古樸優雅,周邊綠意環繞,橋下溪水清澈、魚蝦成群,相傳是日治時期由地方仕紳籌建,依循傳統工法將方形石塊堆砌起來後,再使用糯米、紅糖熬製的天然黏著劑固定,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糯米橋」,即使經過921大地震和多次水災氾濫,橋身依然穩固,彰顯前人建築智慧。

觸口村民口中的「天長地久橋」,其實是分別橫跨在八掌溪上游溪谷、一上一下的兩座吊橋,行走在橋面上,感受腳下湍急溪水奔流,欣賞翠綠青山環繞,聆聽來自林間的蟲鳴鳥叫,寬闊視野十分療癒紓壓。
天長地久橋建於日治時期的1937年,當時以紀念昭和天皇和皇后生日的天長節、地久節來命名,經過時代變遷,天長地久橋褪去了殖民歷史色彩,現代民眾多已忘了由來典故,反倒讓這兩座吊橋成為祝福情侶相守一生的特色景點

因莫拉克颱風過後導致家園沖毀,阿里山的鄒族原鄉部落被迫遷移居住到阿里山腳下,社區位於路鄉轆仔腳,是部落先民逐鹿的地方,因而取名為逐鹿社區。這裡每一戶人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以圖騰、圖像及雕刻表現出家園的風格,同時也以鄒族原味烤肉,原鄉茶葉、咖啡、山葵與竹筍等物產推廣,持續堅韌生命力。

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觸口遊客中心於2013年落成啟用,建築師廖偉立以「地景交織、漂浮、動線穿梭」為概念發想,順應周邊地勢山貌,以清水混擬土和鋼鐵骨架在河階地上打造出一艘現代感十足的船舶,帶領著往來遊人航向山林秘境展開探險旅程。

觸口遊客中心占地8公頃,寬廣草坪提供孩子跑跳嬉戲的空間,以小火車、鄒族涼亭、藝術雕塑點綴的戶外造景,則將阿里山主題意象巧妙融入其中,這裡除了提供旅客觀光資訊,也是民眾自在享受大自然的絕佳處所。

仁義潭堤防步道起點位於水壩紀念碑旁,是一條全長1.5公里、筆直平坦的休閒散步路線,因設立在水庫堤壩上,民眾在此遊憩時就能欣賞青山綠水、享受微風輕拂,而仁義潭清晨日出時水面閃耀著金色波光,傍晚黃昏時霞彩則將天空和湖水染得豔麗橘紅,時刻變換的美麗風景相當引人入勝。 到了每年5、6月,還能看到仁義潭堤防步道下方的鳳凰花沿著公路兩側盛開,展現夏季的熱情奔放。

土匪山生態園區隱身在阿里山區中,為了呼應當地早年「土匪山」的名號,公興社區居民活用天然素材打造出維妙維肖的山寨大門,門後沒有凶神惡煞的匪賊,只有居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原民美食攤販,以及可供孩子們嬉戲玩鬧的遊樂器材與DIY手作教室。 除了在土匪市集買東西吃東西,民眾也可以跟著導覽員一起進入林相茂密的龍美步道探險,來趟舒放身心靈的森林浴,尋找台灣國寶級保育類動物「藍腹鷴」,此外,春天的桐花、螢火蟲,以及夏季夜間的飛鼠都是步道賞遊亮點。結束生態活動,最後再品嘗一頓用山區野味精心烹調的土匪家宴,讓五臟廟也同感飽足。

龍隱寺後有山林環繞,前有八掌溪蜿蜒,所在位置靠近當地知名的「天長地久吊橋」,周邊以各色花木、精緻石雕打造出可供信眾的休憩園區,環境清幽秀美。根據廟方記載,當年濟公禪師親自選定在此地鎮守,並託夢指示信眾雕刻金身、建廟開基,每年農曆十月三日濟公誕辰,都會舉辦盛大的過火儀式以期消災解厄,吸引全台虔誠信眾參與,場面熱鬧非凡。而曾做為電視劇《濟公》主要拍攝場景的龍隱寺,相傳也是在濟公禪師的神威加持下,使得寺廟知名度跟著戲劇火紅的收視率不斷攀升,為這間恢弘廟宇更添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