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竹崎鄉水道頭街廓位於166縣道,文學作家劉克襄在著作《大山下, 遠離台三線》描述「水道頭是台灣平地最後的檜木老街」,輝煌的歲月停留在日治時代,當時老街的全盛時期,300公尺的道路就開設了68家舖子,至今僅剩販售日常雜貨的水道商行。 周邊兩側街屋幾乎為日式木造建築,早期的建築工法簡單,至今多已受損,有的無人居住變成廢墟、有的殘破不堪利用不同建材拼貼湊合著使用,褪色的招牌顏料諾大地寫著商家之名,社區走向老年化聚落,無奈按下暫停封存著時代的記憶。

張濟生中藥房是溪口老街上第一棟建築,擁有150年歷史的中藥房,建築為清代閩粵的街屋,紅磚外觀還保存的相當完好,屋頂的紅瓦已不堪使用而覆蓋一層鐵皮,走進屋內時淡淡的藥材味隨之飄來,映入眼簾的是昏暗的燈光、陳舊的藥櫃,抽屜外的藥材名被時光流逝抹去了鮮明的色彩,藥房內不乏早期流傳至今的珍貴工具-裁剪藥草的生鐵菜刀、藥船輾槽、以油桶改造的藥材盒,時光仿佛凝結,停留在過去的懷舊時代。

香火鼎盛的新港奉天宮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信眾前來朝拜,也帶動起周邊商家的生意,形成與廟宇共生的新港魅力商圈,透過商圈協會的成立來持續壯大商圈規模,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費與娛樂環境。不論是販售在地農產、各式口味的餅舖、清涼解渴的飲品,或是新港特色小吃,琳瑯滿目的店家集結而成打造出一條獨具魅力的商圈文化,讓奉天宮一帶更顯熱鬧。

全長100多公尺,統一以魚的形狀作為商圈營造的視覺,老街上僅有幾間飲食店、柑仔店營業,散發山中生活的恬淡氣息。街底的北極殿,為村內主要的信仰中心,平常可見居民在廟旁的榕樹下乘涼、聊天,是一個感覺時間停止的小鎮。

這裡的三合院聚落全都是坐北朝南的建築,庄內三條東西向及四條南北向的巷道,以及112家傳統五間口的三合院,其中也不乏保存良好的百年古厝。棋盤式街景猶如迷宮般,讓人想要一探究竟,紅色磚瓦的屋舍聚落,不論空拍或者平攝都能攻佔視覺。
庄內傳統工藝「天地掃」,除精巧美觀外,據傳還可以去煞、除霉、防小人。

日治時期建造的牌樓式街屋,以前鎮長簡德卿翹鬍子特色為名,取名「翹嘴秋茶店仔」,整體建築為罕見的三進式建築,前面為店面,接著由天井接樓房主建物,再接著由天井接廚房。建築物曾因梅山大地震重建過,樓房則於一九一四年興建,目前以濟陽衍派街屋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為大林繼萬國戲院之後第二個有形文化資產。 老屋改建後以人文會館樣貌向世人展示,內有許多藏品重溫百年古厝建築風光,如百年豬肉攤和留聲機等。

在朴子中正路老街上,一個轉身就能遇見老建築,有木造房舍、樸實的紅磚屋、洗石子兩層樓老洋房...,在巷弄中體驗日治到民國街屋之美。傳統街屋主要集中於朴子市場周圍,包括:醫院、藥行、竹製蒸籠店等商號,建築結構與狀態均保持良好。推薦: •中正路125號大風堂 •中正路125號一安堂藥局 •中正路127號義益商店 •中正路151-1號德壽堂

大林中山路老街的輪廓,大致可以往前推至清朝中葉,範圍約在車站前至仁愛路(安霞宮)之間。五、六○年代,在糖廠業務及兵營的設置,帶動老街上歌舞昇平,呈現一片繁華景象,車站前的旅社、茶室、、酒樓鱗次櫛比。現在仍可在主幹道、旁側的小巷弄中,尋找特色的建築。

用鳥地方來形容這裡,在也適合不過。社區鄰近鰲鼓溼地,每年可看見數以萬計的候鳥過境,生態種類之多,光是在濕地內發現的鳥類就有250種,因此也有著這一句話「看見鳥世界,聽到鳥聲音,過著鳥生活,住在鳥地方。」

這裡早期地方產業以養殖文蛤、草蝦為主,目前養殖漸漸式微,當地居民卻用了許多海洋元素,像是貝殼以及螺類,創造出的海洋風味的小天地,像是饒富希臘風情的藍色小屋子、色彩繽紛的小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