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位於太保市台18線,說這裡是百變地毯,一點也不誇張。夏天可看到一片綠油油的浪花飛舞,秋天則是穀穗飽滿的滔滔金浪,冬天休耕期間播種油菜花、波斯菊、百日草,花朵盛開後構成令人目不暇給的七彩花田。稻田收割後的稻草捲,因模樣可愛被戲稱為稻草捲心酥。任何一種顏色,都是美麗的捕捉!

1940年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於太保市一處農用地發現了史前遺跡「魚寮遺址」,總保存面積313,600平方公尺、考古範圍由地下30公分深至200公分,共出土了牛稠子、素面陶、繩紋紅陶、魚寮等文化類型的石器與陶器,隨後被列為縣定考古遺址。 遺址區域以淺耕蔗田保護水土,地方協會與各部屬協力合作於台糖棄耕地重治水域、營造生態地景,植栽了烏桕林與落羽松,歷經數年的培育,樹木成林、水源豐沛,尤其成林的落羽松在季節交替之際,滿園轉黃的奇幻浪漫感,被冠上落羽松秘境。

火龍果是盛產在熱帶的水果,陽光形象深植人心。成排的火龍果樹,遠遠望去就像綠色的垂瀑,成熟時一顆顆艷紅飽滿的火龍果在綠叢中顯得格外亮眼。一個火龍果枝條可高達10~20個的花芽,花的屬性與曇花相似,僅在夜幕低垂時開花,隔日清晨前便很快地凋零枯萎,也形成了一夜限定的奇特風景。 而位於鹿草鄉的和興農場曾獲全國火龍果品質評鑑冠軍,以精緻化為出發點,透過有機栽種來提升水果的價,年年種出甜度飽滿的果實。

布袋洲南鹽場最早自1824年便開始曬鹽,曾是台灣鹽田重要的指標,直至政府不敵各種外在環境因素決定終止曬鹽產業,各處鹽田土地交由財政部接管,洲南鹽場也隨之沒落。 2008年由布袋嘴文化協會接手鹽田將古老的洲南曬鹽場重新開啟,復育鹽田生態,以「水、土、風、光」(海水、土地、季風、陽光)等特色,傳承老鹽工的曬鹽技術。

阿里山山麓下的村落,其實也是柿子的故鄉,產量占全台7、8成以上,甚至也供應著新竹北埔柿餅原料,每年入秋,番路滿香金黃點點,充滿秋收的色彩。
榮獲百大青農殊榮的柿子哥農場,是目前少數使用真空脫澀的農家,同時提供採果導覽與體驗。這裡的柿子樹平均都有30-40年的歷史,枝葉茂盛盡情舒展在果園中。而村子裡還有一棵百年茄苳樹,以及樹下日治時期的土地公廟。

嘉義為台灣四大菸草種植區之一,中埔、竹崎為嘉義主要產地,栽植菸草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一分地菸草獲益等同一甲地稻米,這裡的菸農很多都是歷經兩、三代傳承,然而在台灣菸酒公司收完最後一批菸草後,確定不繼續收購後,也宣告菸草業走入歷史,雖然菸田逐漸消失中,依舊仍有菸花在三月份綻放,持續著土地上的故事。

每年入秋吹起東北季風,是烏魚子農忙的時候,沿海東石、布袋鎮漁民忙剖魚取卵,緊接著進行鹽醃、曝曬的程序。由於嘉義白天日曬長,夜間低溫乾燥的環境,是製作高品質烏魚子絕佳條件,「烏魚子之鄉」的稱好不脛而走。

連續四年獲得烏魚子冠軍的東石林家烏魚子擁有13個魚塭,憑藉著經驗與改良,在眾多業者中打響名號。

縣道162乙線為聯絡大林鎮至民雄鄉的南北向支線,並行經中正及南華大學等重要大學學區,有個浪漫的諧音:一路愛你。 全長8.9公里的遊藝綠廊,道路串連了平原及丘陵地帶,層巒疊嶂的阿里山脈是這個廊道的天然綠屏,除了縣府積極推動的綠美化工程外,水田中靜靜矗立著的風車和小木屋,讓這裡宛如一幅歐洲田園畫布,相當浪漫。

嘉義大林艾森農場為全台灣最大的澳洲茶樹莊園,占地2.3公頃,擁有數十萬株的澳洲茶樹,綿延無盡的綠色隧道,農場主人邱紹榮堅持友善栽植,不噴灑化學農藥,無毒的森林充滿濃郁芬芳的茶樹香氣,相當療癒,農場內還設有精油蒸餾設備,提供台灣生產的澳洲茶樹精油和純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