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嘉義縣東石漁港是台灣西部沿海著名景點,兼具漁業及休閒觀光,縣府斥資1億7千萬元進行水環境改善計畫,111年1月開工至112年4月完工,除了大幅改善漁民作業環境,也在中央景觀台施作大船入港意象設施,打造成絕美的外傘頂洲乘船碼頭廣場,當地居民也有了新的休憩空間。新建的景觀台保有原「大船入港」風格,並創造更多遮陽空間及設置二樓景觀台,讓要搭船至外傘頂洲的遊客可在觀景台駐足遠眺休憩,傍晚賞夕陽、夜間還有浪漫燈光照明,成為打卡熱門設施。

觀音瀑布位於竹崎鄉文峰村,早年聞名全台,是不少四五年級生的共同旅遊回憶,過去因地震及風災封閉長達23年,112年8月16日正式重啟。瀑布四周群山環抱,其中主要瀑布共四座,位於步道頂端的瀑布最為壯觀,遊客可從不同角度欣賞,特定角度可見瀑布酷似觀音手持淨瓶柳枝,因此得觀音瀑布美名。

以夕陽美景聞名,此地同樣以養蚵採蚵為主,港邊停滿膠筏,海面上設置著密密麻麻的蚵棚,十分壯觀。最令攝影迷津津樂道的是Z字型的定置網,當落日光芒灑落大海之上,之字型漁網的點綴讓構圖更豐富精彩。而且不只是滿潮的場景吸引人,退潮時架上一顆顆蚵殼現身,形成另一種美感。港區有一棟建築物頂樓開放觀景,能一覽漁港風光。

布袋漁港是台灣本島距離廈門最近的港口,因港外有統仙洲、箔仔寮洲、外傘頂洲等三處沙洲環繞,自空中鳥瞰港口形似縮緊的布袋,早期名為「布袋嘴」。 港灣漁獲產量十分豐富,也是全台數一數二的養蚵場域,當地也發展膠筏出海體驗的行程,可了解當地的養蚵產業以及自然生態,深度認識布袋港的人文歷史。

白水湖不是湖,而是日治時期鹽場,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後看起來水面呈現白色,而壽島則是一片沙洲,又被稱為台版摩西分海,傍晚漲潮時道路、魚塭淹入水中,豔紅夕日映照下只剩廢棄的小屋、電線桿和稀落的枯木,這畫面孤寂唯美得撼動人心。2019年新造了一條寬敞的白水湖堤防步道,讓攝影師和旅客都能有更好的賞景環境。

1940年日本學者鹿野忠雄於太保市一處農用地發現了史前遺跡「魚寮遺址」,總保存面積313,600平方公尺、考古範圍由地下30公分深至200公分,共出土了牛稠子、素面陶、繩紋紅陶、魚寮等文化類型的石器與陶器,隨後被列為縣定考古遺址。 遺址區域以淺耕蔗田保護水土,地方協會與各部屬協力合作於台糖棄耕地重治水域、營造生態地景,植栽了烏桕林與落羽松,歷經數年的培育,樹木成林、水源豐沛,尤其成林的落羽松在季節交替之際,滿園轉黃的奇幻浪漫感,被冠上落羽松秘境。

此地漁獲以白鯧、黃花、午仔、白帶魚為主,但由於沒有設置拍賣市場,漁獲皆送至東石魚市場販賣,少有遊客前來,算是「屬於漁民的漁港」。

港邊停靠著一艘艘漁筏小船,海面上可以觀賞到東石獨特的浮筏蚵棚頗為壯觀,外海的外傘頂洲是蚵田天然屏障,阻隔了海浪干擾及污染,成就了又大又肥東石蚵之美名。岸邊一籃籃堆積如山的帶殼牡蠣,讓人看了想直衝附近的海產店,大啖肥美多汁的鮮蚵。人少景寂,適合拍夕照空景。

寧靜的社區藏有許多別具風情的紅瓦厝,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與故事,幽長巷弄宛如時光隧道,帶人走進光陰的故事,是攝影的絕佳角度之一。鹿東村舊名「埤頭」,目前仍有一處豐沛水源的埤塘,夜色降臨時迷人萬分,水流流經社區形成一條條小溝渠,周邊有油車間、市場、三合院、舊學堂,還有牛墟等繁華景象。這裡每年舉辦「涸魚文化季」,以膠筏競渡為主要活動,是村民間熟悉且期盼的活動之一。

鰲鼓溼地是由圍海造田而來,台糖原先打算發展甘蔗事業,但後來因地層下陷海水倒灌,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讓這塊地逐漸變成水塘濕地,也意外地吸引鳥類選擇來此棲息,政府決定造林,將這裡打造成國際級生態環境。在鰲鼓溼地,就能看到近250種的鳥類,鸕鶿、高蹺鴴、魚鷹等鳥類不定時現身,愛鳥人士便會躲進8座賞鳥亭中靜靜觀察這群迷人的小動物。鰲鼓溼地擁有森林、水澤、沙洲等多種地貌,怎麼拍都美。也可至園區制高點「觀海樓」欣賞360度開闊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