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毗鄰鰲鼓濕地與賞鳥區,離著名的「東石八景」都不遠,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占有地利之便,以東石鄉為主題,向遊客介紹當地漁農歷史與濕地生態樣貌。
展示館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東石鄉吃喝玩樂資訊一應俱全,並提供單車租借。由於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是由下楫國小鰲鼓分校廢校改建再生而來,因此建築之間還留有一些校園感,例如展示館前就有一大片草地,曾經是學校的運動場。

古色古香的廟宇,廟前廣場腹地開闊,聚集不少美味小吃。廣場上有一座圓形噴水池,有龍盤踞其中。福靈宮最知名之處就在於祀奉一座名為「鐵嘴將軍」的鐵炮,祂結束了當地兩座村莊的爭鬥,並不讓人民有所傷亡。而另外頗具看頭的還有殿內一只木製香爐,雕刻細緻維持完好,常令香客旅人為之驚豔。廟後設有觀音石像及迷你瀑布,綠意流水打造出一股靜謐祥和氣息。

前身為靈基牧場,一座具規模的乳牛牧場,農場有三百多頭乳牛,每年鮮乳產量高達一千多公噸,目前已轉型為休閒農場,以體驗農村純樸生活為特色,除了保留乳牛牧場的特色外,還增加兔子、馬、鴕鳥、蝴蝶與山羊等動物,並有堪稱國內最豐富獨角仙收集館及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坪。

奮起湖舊稱畚箕湖,因地形似畚箕,並以客語中的「湖」表示位於三面環山的低窪處而得名」。老街總長約500公尺,周邊建築與商家以地勢而建,非筆直的街道一下彎曲一下高低,地板因鋪設地磚而便於行走,各式小吃、便當店、果乾蜜餞、伴手禮、糕餅等店家林立,其中一定要嚐嚐草仔粿與愛玉飲品,體驗在地的特色美食。

從內到外都是綠色建築的大林慈濟醫院,廣大草坪綠意盎然,以樸實洗石子為建築外觀設計,整體風格色調沉穩,為了讓土地能夠呼吸,不因下雨而積水,特別以連鎖磚作為地面,院內有中水回收設備,以環保大眾化為努力,相當適合醫療相關題材取景。

中和國小位在海拔1400公尺高的奮起湖山區,這裡在日治時期是專為台灣人設置的公學校,1934年(昭和9年)創校至今已超過80年歷史,從林業發展最鼎盛時期、學生數達600多人,到現在全校師生不超過50人的迷你小學,看盡阿里山林區近代發展的起落。儘管學生人數少,中和國小的校園設施仍不馬虎,加上奮起湖的秀麗景色陪襯,讓這間山區小學擁有平地學校所缺乏的豐富自然資源,另外在國小校門旁還種有30多株河津櫻,每年12月至隔年1月是最佳賞花期,為嘉義山城增添粉嫩色彩。

大林車站是嘉義縣六個車站中最北的一個車站,於2008年改建為跨站式高架車站,改建後,大林車站仍維持舊時的外觀,沒有原來車站設備的舊站房成了跨站式站房的出入口,乘客可選擇從其出入,相當特別。改建後的大林車站,為台鐵第一個綠建築車站,擁有三座月台,設計融合環保元素和現代化,以大量樹木和植栽綠化車站,採用自然光,內部空間動線簡潔,此外,還將木造圍籬和植栽所形成的綠籬運用在第一月台和第三月台的側式月台。

民國五十四年落成的嘉義縣大林鎮「無原罪聖母堂」,曾遭遇祝融,大火吞噬後,僅存四面牆壁,聖體龕、大型苦像以及本堂主保聖母無原罪像仍然完好,目前已改建為信仰和老人安養合一的「安納家園」,很適合需要教堂、社區安養取景。

位於大埔老街上的北極殿,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建築古色古香,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重要的祭典活動,熱鬧非凡。北極殿前有兩對大石獅,其中身掛銅錢或踩球者為公獅;腳下踩小獅子者為母獅,民間傳說欲求子者,先摸摸公獅,在摸摸母獅,取「球子」 (求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