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曾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布袋高跟鞋教堂,位於布袋海景公園內,外觀呼應現代女子結婚當天進入夫家前以高跟鞋踩破瓦片的習俗,象徵全新生活的開始,帶有濃厚的祝福意涵,不少新人會特地前來此處拍攝婚紗,是目前全世界最大高跟鞋型建築物。 藍色透明的玻璃外觀在海濱景色的襯托下,顯得相當耀眼突出,夜晚則不定期會有華麗夢幻的燈光秀,讓整個園區增添不少浪漫氣氛。圍繞在高跟鞋周邊,並設置有許多裝置藝術,例如:LOVE字母、鑽戒、馬車等,都是很好取景的標的。而高跟鞋教堂內更是唯美,挑高玻璃帷幕透入藍光色彩,可創造出不可思議的視覺感官。

竣工於民國98年的布新橋,全長約100公尺,是連接布袋鎮與布袋港間的重要橋樑,構以大船入港的意象搭配漁網裝置,造型十分獨特亮眼,從遠方即可辨認,是布袋醒目地標。 沿著布新橋一旁的海風長堤,可一路散步至布袋漁港,白天沿途景色宜人,夜晚的布新橋在燈光照射下別有一番風情,是廣域型類型的場景。

全長三百九十公尺,總長將近台北101大樓的高度,橋體由兩座紅色橋墩跨建而成,傲然屹立在一片綠意的田園風光中,不論是夕陽時分,或是夜幕低垂的時候都別具風情,站在橋上並能遠眺故宮南院。 六家佃長壽橋原為運送甘蔗的舊鐵橋,改建後成為現代化自行車吊橋,串聯了蒜頭糖廠與東石漁人碼頭等著名觀光景點。

阿珠商店位於朴子市溪口里的十字路口,門口車道路面十分寬敞,亦可看見靜謐的田間風光。白牆黑瓦的三角窗店面顯得古樸,門口擺著桌子和數張椅子,常有鄰里熟客前來串門子、聊天。店內擺放三、四個貨架,陳列許多復古零嘴與玩具。

橫跨了太平山與龜山兩座高山,總長281公尺,無遮蔽的全景視野可以俯瞰一旁的熱門景點-太平36彎、盡收嘉義田園景致,目前台灣海拔最高的景觀吊橋,吊橋寬2.1公尺,踏面兩側為木棧道,中央則以造型簍空的鋼板銜接,走起來相當刺激,早晨人煙稀少與傍晚落日雲霞的時段是最佳的到訪時機。

二次大戰後台灣仍有鹽業專賣制度,由臺灣製鹽總廠所控管,在全台各大鹽場曾設置20幾座磚造與木造槍樓,並有鹽警持槍看守,然而隨著臺灣日曬鹽業結束,多數的槍樓也功成身退陸續拆除,僅有高雄茄萣竹滬鹽灘、台南七股頂山鹽場與嘉義布袋新塭槍樓留存至今。
六角造型的新塭槍樓槍樓,磚紅色的外觀斑駁殘舊,帶有歲月的痕跡,內部雖然幾乎成為廢墟,但仍可想像當時駐守在此處的鹽警生活樣貌,頹廢的樣貌十分適合部分類型創作在此地拍攝。

正式名稱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第13號橋的牛稠溪橋,是銜接竹崎車站與樟腦寮車站的要道,為橫跨牛稠溪的單軌鐵橋,今日仍是阿里山火車重要的交通建設之一。根據記載,日治時期建設的木造結構為第一代橋樑,後來因毀損而改以水泥、鋼梁等不同材料修建。現今所使用第四代橋樑,並非當初的建設,地點也略往原處東移,全長114公尺,以鋼鐵桁架橋、泥座橋墩重新砌建,簍空的橋體豐富了視覺,也吸引攝影愛好者,樂於鐵橋兩端等待,拍下有如火車過山洞的畫面。

這座百年橋梁外型古樸優雅,周邊綠意環繞,橋下溪水清澈、魚蝦成群,相傳是日治時期由地方仕紳籌建,依循傳統工法將方形石塊堆砌起來後,再使用糯米、紅糖熬製的天然黏著劑固定,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糯米橋」,即使經過921大地震和多次水災氾濫,橋身依然穩固,彰顯前人建築智慧。

觸口村民口中的「天長地久橋」,其實是分別橫跨在八掌溪上游溪谷、一上一下的兩座吊橋,行走在橋面上,感受腳下湍急溪水奔流,欣賞翠綠青山環繞,聆聽來自林間的蟲鳴鳥叫,寬闊視野十分療癒紓壓。
天長地久橋建於日治時期的1937年,當時以紀念昭和天皇和皇后生日的天長節、地久節來命名,經過時代變遷,天長地久橋褪去了殖民歷史色彩,現代民眾多已忘了由來典故,反倒讓這兩座吊橋成為祝福情侶相守一生的特色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