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嘉義縣東石漁港是台灣西部沿海著名景點,兼具漁業及休閒觀光,縣府斥資1億7千萬元進行水環境改善計畫,111年1月開工至112年4月完工,除了大幅改善漁民作業環境,也在中央景觀台施作大船入港意象設施,打造成絕美的外傘頂洲乘船碼頭廣場,當地居民也有了新的休憩空間。新建的景觀台保有原「大船入港」風格,並創造更多遮陽空間及設置二樓景觀台,讓要搭船至外傘頂洲的遊客可在觀景台駐足遠眺休憩,傍晚賞夕陽、夜間還有浪漫燈光照明,成為打卡熱門設施。

鰲鼓溼地是由圍海造田而來,台糖原先打算發展甘蔗事業,但後來因地層下陷海水倒灌,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讓這塊地逐漸變成水塘濕地,也意外地吸引鳥類選擇來此棲息,政府決定造林,將這裡打造成國際級生態環境。在鰲鼓溼地,就能看到近250種的鳥類,鸕鶿、高蹺鴴、魚鷹等鳥類不定時現身,愛鳥人士便會躲進8座賞鳥亭中靜靜觀察這群迷人的小動物。鰲鼓溼地擁有森林、水澤、沙洲等多種地貌,怎麼拍都美。也可至園區制高點「觀海樓」欣賞360度開闊風光。

向禾休閒漁場於109年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是嘉義縣濱海第1個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單位。 向禾休閒漁場在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旁邊,負責人將廢棄漂流木、蚵棚保麗龍、浮球改造成藝術品與學員體驗划船的船隻,同時以生態食物鏈的方式養殖海菜,設計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學員遊客,觀察與保育鰲鼓濕地生態環境。

白水湖不是湖,而是日治時期鹽場,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後看起來水面呈現白色,而壽島則是一片沙洲,又被稱為台版摩西分海,傍晚漲潮時道路、魚塭淹入水中,豔紅夕日映照下只剩廢棄的小屋、電線桿和稀落的枯木,這畫面孤寂唯美得撼動人心。2019年新造了一條寬敞的白水湖堤防步道,讓攝影師和旅客都能有更好的賞景環境。

此地漁獲以白鯧、黃花、午仔、白帶魚為主,但由於沒有設置拍賣市場,漁獲皆送至東石魚市場販賣,少有遊客前來,算是「屬於漁民的漁港」。

港邊停靠著一艘艘漁筏小船,海面上可以觀賞到東石獨特的浮筏蚵棚頗為壯觀,外海的外傘頂洲是蚵田天然屏障,阻隔了海浪干擾及污染,成就了又大又肥東石蚵之美名。岸邊一籃籃堆積如山的帶殼牡蠣,讓人看了想直衝附近的海產店,大啖肥美多汁的鮮蚵。人少景寂,適合拍夕照空景。

以夕陽美景聞名,此地同樣以養蚵採蚵為主,港邊停滿膠筏,海面上設置著密密麻麻的蚵棚,十分壯觀。最令攝影迷津津樂道的是Z字型的定置網,當落日光芒灑落大海之上,之字型漁網的點綴讓構圖更豐富精彩。而且不只是滿潮的場景吸引人,退潮時架上一顆顆蚵殼現身,形成另一種美感。港區有一棟建築物頂樓開放觀景,能一覽漁港風光。

這是全台灣最大濕地,也是重要的野鳥棲息地,可以看到黑面琵鷺、黑嘴鷗等鳥類、潮間帶泥灘上的動植物、海茄苳與水筆仔混生的紅樹林生態,還有代表當地產業牡蠣養殖棚架等不同面貌。推薦可以在東石大橋上俯瞰一整片壯闊的濕地景致,或是在河堤漫遊欣賞。也有不少旅人選擇在河堤騎著單車,一邊吹拂迎面涼風一邊享受濕地風光。

2006年洲子分校因少子化、東石年輕人口外流而遭到裁併,成為空無一人的廢校。十年後被洲仔村長認養,陸續請來藝術家在教室布展、推廣農村再生與社區營造,還設置了日托中心做長照服務。2018年正式揭牌成為「嘉濱新生活共創基地」,講求社區關懷、環境教育、友善生產三大核心價值。用蚵線蚵殼布置的校園,看得出漁村精神和生命力仍在此地延續。空間廣闊,適合校園劇取景。

用鳥地方來形容這裡,在也適合不過。社區鄰近鰲鼓溼地,每年可看見數以萬計的候鳥過境,生態種類之多,光是在濕地內發現的鳥類就有250種,因此也有著這一句話「看見鳥世界,聽到鳥聲音,過著鳥生活,住在鳥地方。」

這裡早期地方產業以養殖文蛤、草蝦為主,目前養殖漸漸式微,當地居民卻用了許多海洋元素,像是貝殼以及螺類,創造出的海洋風味的小天地,像是饒富希臘風情的藍色小屋子、色彩繽紛的小涼亭。